丫丫四岁了
防微信公众号被封,把文章陆续搬来,因此发表时间和写作时间差距很大。作者 黄铁鹰
还有一个月,丫丫就要过四岁生日了。
丫丫很期待这个生日,几个月前就开始说她要过生日,还说要请好多朋友。
她现在还没有时间观念,不知道月、星期和天是什么,但已知道生日party。
尽管丫丫一出生就成了我们家的主角,但即将到来的生日,可能是她人生第一次,意识到自己是主角——大家给她礼物和贺卡,她可以决定请谁来。
人知道的事实和真正的事实是两回事的心理学理论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体现的最明显。
认知和现实的差距就是矛盾。这种矛盾是人生痛苦的根源,它会伴随人的一生。
丫丫想当寿星佬,是她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。
这个生日很可能是丫丫记住的第一个生日,它表明丫丫开始有独立自我的意识。
从此,丫丫与父母、朋友和环境的矛盾会与日俱增;因此,丫丫在享受人生各种欢乐的同时,痛苦也会越来越多。
二岁后,丫丫开始有了“私有产权”的概念——对自己的东西非常在意。游泳时,总时不时看看,自己放在池边的玩具,会不会被别人拿走?
这半年,丫丫开始有了“敌我”概念。
丫丫在幼儿园有几个好朋友,她经常骄傲的说,跟谁谁在一起玩。
可是她和好朋友总发生矛盾,一吵架,就变成“敌人”。
我问丫丫:“你怎么跟人家吵架?”
丫丫说:“我将永远永远永远不跟你好了。”
我又问:“她怎么跟你吵?”
丫丫说:“她也说,我将永远永远永远不跟你好了。我们比看谁说“永远”说的多。”
然而,老死不相往来“敌人”,很可能下个星期,又成了最好的朋友。
昨天,我问丫丫:“你生日要请几个朋友?
她把幼儿园朋友说了一遍,我发觉少一个她最常说的Susan。
我问:“不请Susan吗?”
丫丫坚定的说:“不请,我跟她说了,永远永远永远不跟她好了。”
看着丫丫长大,我既新奇,又好笑。
可是下面几件事,也让我开始对丫丫有些担心。
丫丫去年有了个妹妹,叫二丫,二丫现在7个月大。
上个星期日,丫妈要哄二丫睡午觉,丫丫非要缠着妈妈和二丫玩,结果丫妈发脾气了,把丫丫训的嚎啕大哭。
我顺着哭声跑过去,丫丫看到我,眼睛里像伸出一个钩子钩我,哭声更大了。
我知道丫丫向我求救,我真想抱抱她。
可是,丫妈说:“不要理她,她不听话,捣乱别人睡觉,很讨厌!”
没办法。我只是丫姥爷;教育丫丫,丫妈比我权力大。
我不敢再看丫丫,像个逃兵一样跑了。
可是,在另外的房间,听着丫丫哭,心里不是滋味,因为丫丫是我的《真爱》。
跑到海边走一会,情绪冷静下来。
仔细想想丫丫这半年,的确有些行为也让我有点烦。
第一,吃饭不仅挑食,还总玩,比如:用叉子喝粥,用筷子夹面包。
第二,刷牙不认真,还到处跑。
第三,我写文章时,她有时故意挤在我的身边,甚至往我脖子上爬。
第四,我教他写中文,她开始拒绝。
总之,丫丫开始有点不听话。
但我从没像丫爸丫妈那样对她发火,因为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跟她周旋,最后,总会让丫丫就范。
但必须承认,面对丫丫越来越多的“反叛”,我心里也有点急。
想到此,我有点害怕,难道哪天我也可能对丫丫发火?!
丫丫出生后,我看了很多儿童心理学和大脑发育的文献,书和讲座。每当丫丫有新情况时,我会重温这些内容。
这次重温的结果告诉我,丫丫现在的反叛是她大脑发育正常的表现。
孩子大脑发育必需依赖新事物的刺激。
大脑发育就是脑神经元连接的过程,每个新声音、新影像、新行为、新词汇、新关系、新冲突都会让孩子大脑中的不同神经元接触上。
两个神经元接上,就像电线被焊接连上一样。大脑结构就是由这些被连接起来的神经元组成。
下面是三个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脑神经图像。左边是刚出生的婴儿,中间是六岁,右边是14岁。
请注意,为什么14岁的脑神经结构好像比6岁的还简单?
其实,不是简单。大脑发育有个现象,叫“剪枝”。
孩子小的时候,每天接触的东西对他们的大脑都是新的。
接触的新事物越多,大脑神经元连接的就越多;但真正形成孩子大脑结构的神经元连接,需要同样动作和事物的不断重复才能强化。
孩子用筷子,掌握语言,上厕所,下楼梯和与人打交道的技能,都需要重复的动作和认知才能获得,这些重复会让那些连接的神经元越来越粗,越来越结实。
孩子的错误、幼稚和荒诞的行为,因为不被鼓励,会放弃或少重复,最初连接上的神经元就会慢慢枯萎死——被剪掉。
于是,大脑结构形成了。
因此,孩子大脑发育的首要条件是大量新行为和新事物的刺激。
大量的新行为和新事物才能让孩子大脑有丰富的枝芽(神经元连接)。
健康大脑的发育一定先要有枝繁叶茂,之后才能有合理的“剪枝”。
所以,丫丫现在的一切“反叛”都是大脑正常发育的需求。这跟她婴儿时,把所有东西都往嘴里塞的道理一样。
婴儿的丫丫只能用嘴感知新事物,现在她可以用跳、攀高、同时做几件事、说脏话、跟朋友吵架和不听大人话等行为来探索世界。
脑神经学证实,孩子大脑发育的90%是在5岁前完成。注
也就是说,现在丫丫的大脑正需要最多的新事物的刺激。
复习到此,我心不急了。
不仅不急,反而有些期待,未来一年的丫丫还能有什么新的“反叛”?
我写此文的目的,一半是为了自己,另一半是写给丫爸丫妈。
希望他们再要跟丫丫发火前,看看下面小时候丫丫的这段视频。
那时候,他们不可能因为丫丫故意用头撞凳子而发火,因为丫丫太小,不懂“以卵击石”,所以要试。
可是为什么现在对丫丫的一些行为开始发火?
难道现在丫丫不用试,就能懂得不应该打扰别人睡觉吗?!
丫丫有一次在公园,从两米高的地方跳下来。丫爸丫妈吓坏了,对她大发雷霆,结果丫丫又被搞的大哭。
丫丫四岁了,探索世界的能力大了,风险自然也大。
然而,每个人对风险的认知,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才能完成。
每个孩子都曾被父母叮嘱过不要玩火,可是哪个人没玩过火?
每个人不都是亲自体验被火烧了,才真正知道火的风险吗?
丫丫大脑里的神经元对高度的概念,对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概念,也是要通过“以卵击石”的体验,才能连接起来。
丫丫现在不知道什么行为让人烦,最近还常笑嘻嘻的说:“臭巴巴,臭脚丫。”
她就是要用这些新的行为,试探她与别人的边界,试探她与世界的关系。
我们必须让丫丫试,这是她大脑发育的需要。
所以,我写此文想跟丫妈丫爸共勉。未来一年,如果丫丫再发生“反叛”事件,我建议首先应想一下她的脑神经元焊接图。
她的反叛正是电焊的火花,把她大脑中的脑神经元,撕拉拉地焊接上!
因此,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反叛,要把每一次反叛看作她大脑发育的一次宝贵机会。
接下来,才是研究如何平息“反叛”。
态度端正了,平息“反叛”的方法自然不同。
儿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证明,人的基因里有是非观念。请看《我也是种族主义者》。
因此,丫丫从能听懂话,我就开始尽量蹲下来,跟她站在同一高度,盯着她的眼睛,用成人的方式跟她讲道理。
迄今为止,只有一次没能把她说服。
我相信说服和压服都能让四岁的丫丫就范,但两者在她大脑里连接的却是不同的神经元。
2021年4月7日
注:“Brain development in children“ startingblocks.gov.a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