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
防微信公众号被封,把文章陆续搬来,因此发表时间和写作时间差距很大。作者 黄铁鹰
还有6天,外孙女丫丫就3岁了。
昨天,我带她在海里划船。有点风,我问她,冷不冷?
丫丫说:“我穿这么厚的衣服,还冷吗?”
我惊讶的差点忘了划船。这是她第一次用反问句。这是一个里程碑,证明丫丫负责逻辑思维的左脑已经开始发育了。(请看《丫丫的同理心》)
她为什么不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?
因为我的问题不符合她脑袋里的逻辑。
她显然已知道,1)冷,要穿厚衣服。2)我穿了厚衣服,不冷了。3)既然不冷了,为什么还要问?4)难道穿厚衣服还冷?
逻辑就是推理。丫丫推理到第四步,发现我的问题不符合她的认知;于是,她反问了。
爱因斯坦说:“逻辑让人能从A走到B。想象让人能云游四方。”
人,既没逻辑,又没想象,只能原地踏步。
这个里程碑表明,丫丫人生旅程已经开启。同时也提醒我们,对她要更多“动之以理”了。
一次丫丫淘气,我心里有点火,故意不理她。过了一会,我去逗她,她居然也不理我。
我问她,你为什么不喜欢我?
丫丫说:“你也不喜欢我呀?”
我惊讶地差点把下巴掉下来。
丫丫是我心中的太阳。她不论犯什么错误,我从来都是和颜悦色。结果,我第一次把脸沉下来,就被她准确地察觉。
这件事不仅进一步印证我的判断——丫丫负责情感的右脑过于发达;同时告诉我,不到三岁的丫丫有了公平和平等的意识。
看来追求公平和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。(请看《我也是种族主义者》)
新冠隔离期间,女儿一家搬到我家住。我有了更多跟丫丫相处的机会。
有一天丫丫突然说:“姥爷,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”。说时,她的眼睛不仅认真,表情还很深沉。
我把她抱进怀里,紧紧搂着说,“你也永远是姥爷最好的朋友。”
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的想,我怎么成了丫丫最好的朋友?
我相信是丫丫货比三家的结果。
丫丫爸妈白天上班,下班后对她管教比较严格。特别是丫爸,几乎每天都要把她训哭一两次。
我太太对丫丫照顾的密不透风。每顿饭恨不得给她准备十样吃的不说,还不停地嘱咐:“别撒了,用勺吃;擦擦嘴,吃口青菜;不要上台子,摔下来!冷不冷?再多穿一件。”
我带丫丫就是玩,而且是“平等”的玩伴。
比如,饭后都是我跟丫丫一起刷牙,我跟她放同样多的牙膏,比谁刷的泡沫多?谁能把漱口水喷的远?
刷牙中间丫丫要上厕所,我俩一起去;反正我前列腺老化,多尿几次无所谓。
丫丫从二岁半,开始自己刷牙。这绝对是我的功劳,证据是我的牙比以前干净很多。
丫丫现在也能自己洗脸洗手,而且洗的比所有人都认真,这也是我跟她玩的结果。
我有一条小船,常带丫丫去钓鱼。让她穿救生衣,要费很多口舌。后来,我说:“我是船长,你是水手。船长和水手都要穿救生衣。”
榜样的力量无穷。当我也穿上救生衣,她每次都主动要求穿。
我俩在船上,她叫我船长,我称她水手。有时我说漏嘴,叫丫丫,她更正我说:“我不是丫丫,是水手。”
我俩跳舞时,她叫我王子,我叫她公主。逐渐这个角色延伸的饭桌上。
王子和公主吃饭时,自然不能脚蹬桌子和嘴里嚼着东西就说话。
通过提醒丫丫学习公主吃饭,不知不觉,我自己也有了点进步。于是,比翼双飞,我俩成为我们家吃饭仪表比较好的人。
于是,丫丫又被我赋与小警察的角色,提醒每个吃饭不注意仪表的人。
丫丫绝对尽职尽责,我一个眼神,她就会提醒:“姥姥坐近一点。” “妈妈挺胸。”
这么点的丫丫都喜欢管人,看来人是真经不住权利的腐蚀。
我最骄傲的是丫丫的中文,她能望景生情的说:“今天的大海多平静呀!”
有一天,我们做餐前祈祷。她说:“请God打病毒吧,我要回我们家玩。”
丫丫的语言能力应该主要也是我的功劳。
丫爸后悔,他长着华人脸,不能讲中文。他决心不让丫丫重蹈覆辙,买了很多外国人学中文的书。
他建议我用这些教材教丫丫。我翻了翻,把这些书扔在一边。
学语言的正确顺序是听说读写。顺序错了,事倍功半。我25岁开始学英文,先学说读,结果学到65岁,英文还没学好。
更关键的是,丫丫不到三岁,注意力还不集中,让她背方块字,违反自然。
我信奉美国儿童教育创始人Gessel 的理论——儿童发育程度不同,教育更需因材施教,否则就会拔苗助长,适得其反。(请看《丫丫逆反了》)
我教丫丫中文根本不需要书。只要她注意听,我就会不停地当话唠。
比如:“天上白色的东西,叫云彩。你看看云彩是不是在动?”
她仔细看了看,问:“为什么?”
我说:“风吹得。你看看树梢是不是也在动,那也是风吹得。”
她说:“什么是风?”
我说:“沙漠里的空气太热了,要去大海里凉快一下;大海的空气太冷了,要到陆地上暖和一下;冷热空气一交流,就产生了风。”
她说:“什么是空气?”
我说:“空气就是二氧化碳。”
她说:“她说什么是二氧化碳?”
我说:“二氧化碳是分子?”
她说:“什么是分子?”
我说:“姥爷读书少,不知道了。你长大多读书就知道了。”
她使劲点了点头。
我从来不忌讳跟丫丫讲她不可能懂的事,我也从来不忌讳跟她用复杂词汇。
因为我相信美国堪萨斯大学Betty Hart and Todd R. Risley 教授的研究。她们认为让儿童接触更多词汇,有助于大脑发育。(请看《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》)
丫丫喜欢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因为我给她的夸奖最多。
我是哈佛大学儿童教学家Deweck 的信徒,她认为要想培养孩子的坚韧,就不应该夸孩子做事的结果,而是要夸孩子做事的过程。(请看《怎么夸孩子?》)
比如,鼓励丫丫自己穿衣物有二种方法。一是,看到她终于把衣服穿上了,夸奖:“丫丫真厉害,能穿衣服了!”
二是,她在挣扎穿衣服时,不断鼓励:“丫丫真厉害,能穿这么长时间的衣服!哎呀,还在想办法穿,真棒!丫丫真会想办法,能把衣服穿反了!”
我总用第二种方法,因此丫丫做同一件事,在我这里能到更多的掌声。
是人,谁不渴望认可?!
写到这我明白了,我成了丫丫最好朋友的原因在于,丫丫从我这里得到了人最渴望的东西——公平和平等,尊重和认可。
2020年 5月9日 悉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