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一天能犯多少错误?

防微信公众号被封,把文章陆续搬来,因此发表时间和写作时间不同。此文写于2020年12月27日 


第一题.请你快速估算一下,下面这8个数字相乘,大概等于多少?


1x2x3x4x5x6x7x8=?

第二题.请你再快速估算一下,下面这8个数相乘,大概等于多少?

8x7x6x5x4x3x2x1=?

这是个心理学实验。估算第一题的人,平均估值512;估算第二题的人,平均估值2250;这道题正确答案是40320。注1

正确答案不重要。重要的是为什么“1”放在前面,人就估的少?“8”放在前面,人就估的多?

数字排列颠倒,会导致估算误差高达4倍!

这是心理学的锚定理论,它揭示人极易被先入为主的东西所影响。

电视台报道新冠,是不是都先说感染人数和死亡数字?很多电视台都不说感染率和死亡率!

结果,你一打开电视就被锚定——过高估算了新冠风险。

正常人不仅每天被锚定,每天还被联想

另一个心理学实验,让两组人分别读两种不同的文章。一组只读有关老年人的文章,文章中多次出现白发” “行动缓慢” “退休等字眼;另一组读跟老年无关的文章。注1

读完后,两组人被要求去另一个会议室。结果,读老年人文章的人,走路平均速度比另一组慢!

这是心理学的联想理论。你每天看到的东西,会不由自主被联想,从而影响你的行为。

如果你经常读新冠ICU爆满的新闻,你怎么可能不联想新冠的可怕?!

不仅文字让人联想,图片更让人联想。

一个公司办公室喝咖啡的政策是自取自斟,但鼓励捐点零钱。

心理学家在这家公司咖啡间的墙上,每天换不同鲜花和不同人眼睛的照片。注1

结果,换上人眼睛的照片,捐款的人和捐款数目就多。


人被监督,自然会规矩点。


心理学证明,事实不重要,重要的是人的感觉。感到被监督,也会规矩点。

你的错误不仅来自外部环境,还有你的身体。心理学揭示,你如果吃饱了,对人会宽容一些。

以色列的心理学家发现,法官在决定犯人是否应该保释时,跟他们的血糖水平有直接关系。注1

刚吃过饭后的法官,精神集中,心情也好,对犯人保释的理由研究的仔细;此时,被他或她审阅的案子保释率就高。

接近吃饭时,法官饥肠辘辘;此时,被审阅的犯人不获保释的机会就高。

人不是机器人,生理状态会影响你的决策。

心理学还证明,不仅血糖影响你的决策,你的肌肉也会。

心理学家让两组人看同一张漫画。一组人看漫画时,嘴横含着一只铅笔;另一组人看漫画时,嘴竖叼着一只铅笔,也就是说把铅笔的一头对着漫画。注1

结果,横含着铅笔的人,比竖叼着铅笔的人感到这张漫画更幽默。

为什么?横含着铅笔,你脸上的肌肉跟微笑时一样;竖叼铅笔时,你脸上一定愁云密布。


你笑,世界就笑;你哭,世界也哭。


如果你相信心理学是科学,以后,少和眉头紧锁的人交往。

一个更仍容易让你犯错误的是,你即使数学水平很高,你也不会主动用数学思维。

请看下面思考题。

琳达,31岁,单身,是一位直率又聪明的女士。她大学学哲学,上学时,对种族歧视和社会公正问题很关心,还参加过反核示威。注1

请你猜猜,下面哪种情况更符合琳达?

1)琳达是银行出纳。2)琳达是银行出纳,同时还积极参与女权主义活动。

如果你认为第二种情况更符合琳达,你就跟85-90%美国重点大学的大学生的判断一样。

可惜,这个判断是错的。

学过概率的人都知道:琳达是银行出纳的可能性高,因为它包含了,琳达是积极参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的可能性。

形象和联想是人天生的思维方式,用电脑语言说,就是默认方式。

一旦,我们有了琳达的具体印象,我们的大脑就会直捣龙门得出结论。

人脑没有数学思维。即使学了数学,如果不是面对考试和特殊职业(保险精算),正常人也不会用数学来思考每天面临的问题。

不会用数学思维,是人面对小概率可怕事件,产生恐慌的最主要原因。

我在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》一文中,提到新冠核酸检验PCR的假阳性问题。结果,被很多读者骂。

昨天,悉尼做了近7万次检验,结果有7个阳性。就是说1万个人,有一个是阳性。。注2

昨天新闻发布会上,第一次有记者问新洲新冠主医疗官,这些阳性检验中,是不是有假阳性?注2

主治医疗官第一次承认,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。我们把PCR核酸检验调试的很敏感。如果有假阳性,我们会在一周内能确认。” 注2

检验手段敏感,好处是,有一丝病毒都能查出来;坏处是,误差比较大——假阳性多。

主治医疗官的话,证实了我在《我爱悉尼》文中所说,新洲政府敢于在圣诞期间放松三天管制,一定是基于科学的判断。

主医疗官用的是数学思维。数据分析告诉她,悉尼第二波新冠 “轻舟已过万重山

所以,她不仅敢让悉尼人阖家团圆过圣诞,还敢让悉尼人今年继续看新年烟火。注3

然而,与政府越来越松的新冠政策相反,悉尼大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;远多过新冠第一波!

可是,悉尼新冠第一波时,住院人数有300多,现在才3人。注4

悉尼从来没要求在外面带口罩,怎么悉尼人现在表现的反而越来越紧张?

结论只有一个,人的感觉经常错。

2020年12月27日。


注1《Think, Fast and Slow》daniel kahneman 

注2"NSW records seven new local COVID-19 cases, as testing figures reach nearly 70,000"abc.net.au

注3“NSW records seven new coronavirus cases as authorities urge Sydney residents to limit movement over Christmas"sbs.com.au

注4“Current COVID-19 cases in hospitals and Intensive Care Units (ICUs)”health.gov.au

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 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

疫苗最大的讽刺 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  《2025 年 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  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  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 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 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 


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  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
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 雅典瘟疫的启示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《我又想讲课了》 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

2020年8月《德国人胆大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