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洲华人为什么不重视中文教育?
转眼,外孙女丫丫四岁半,该考虑给她选择什么学校了。
我希望在澳洲出生的她,将来能熟练使用中文。
我24岁才学英文。尽管到66岁还没学好,但我知道掌握另一种语言的好处。
我的结巴英文让我知道了,世界上有跟我不一样的人,他们有跟我不同的价值观,不同的喜好,不同的行为方式....
人和商品一样,没有比较,不知道好坏。
不掌握别人的语言,能不能通过翻译了解别人?
能,但只能是部分和皮毛,可能还是错的。
英文不好的移民在澳洲为什么经常碰到尴尬?因为我们对别人的判断经常出错。
移民澳洲20年是我尴尬的20年。
人生没有白付出的东西。20年尴尬让我终于明白,掌握另一种语言多么重要。
掌握别人的语言,才能了解别人;了解别人,才能跟别人对比;跟别人对比,才知道自己哪儿丑陋,哪儿漂亮?
刚来澳洲时,我对澳洲人是仰视的,觉得他们比我有品味,懂礼貌,守规则,有正义感,乐于助人和敢于冒险等
随着英文的进步,我发现他们也有不如华人的地方。
比如,华人比他们谦虚,勤劳,勤俭,喝酒少,注重子女教育和抚养后代。
再后来,我发现他们其实对华人也有仰视的时候。买房子时,澳洲人看到有华人买家出现,心会提起来。
很多澳洲人抱怨房价太贵,他们的孩子现在很难买得起房子,但我很少听澳洲华人有同样抱怨。
美国华人的情况跟澳洲华人差不多。
美国黑人经济学家 Thomas Sowell 写的《歧视与差别》(Discrimination and Disparity)书, 特别提到美国华人在申请房贷时的优势。?
他说,黑人房贷被拒的比例是白人二倍,这个差距看起来像是歧视。但如果知道白人房贷被拒的比例,差不多是亚裔的二倍时;特别是黑人银行拒绝黑人房贷的比例,比白人银行还高时,人们就不会轻易下歧视的结论。
他说的亚裔,是指日本、中国和印度的移民和后裔。
他还特别提到中国的福建移民,他说,他们大都不懂英文,只能在唐人街做最卑微的工作,但会攒钱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。
Thomas Sowell 在他另一本书《财富,贫穷和政治》(Wealth,Proverty, and Politics)中写到,纽约竞争最激烈的三所公校,亚裔学生与白人学生的比例是二比一,然而亚裔学生在纽约整个公校的比例只有14%。
他说,美国有句口头蝉,黑人总是“最后聘用,最先解雇(last hire and first fire)"
但统计显示,白人跟亚裔比,往往也是“最后聘用,最先解雇。”
Thomas Sowell 认为,亚裔移民和后代的身上有祖传下来的勤劳,忍让,不闹事,重视家庭和教育的文化。这种亚文化让他们成为美国社会中生产率高的种群。
Thomas Sowell 的数据和结论,验证了我关于华人的思考。
几百年华人背井离乡,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后,结的果实竟然比当地的果子还好。这其中的原因一定与中华文化有关。
中华文化跟所有文化一样,有糟粕,也有精华。
移民在异国生活不易,生存会逼着他们把自己文化的糟粕去掉,留下的一定是适合当地土壤的精华。
于是,他们的后代在融入主流文化的同时,也具有了中华文化的精华。
这种杂交优势等于在他们身上打了疫苗——能更好的抵抗西方文化中的糟粕——酗酒、吸毒、泛交、变性和在鼻孔上打洞挂钉子等。
然而,文化需要身传言教。如果孩子不能讲父母的语言,文化传承几乎不可能。
我女婿就是不能讲中文的华人,他的思维和行为跟西人(华人对白人的俗称)一样。
很多华人说,如果父母双方在家讲中文,第二代孩子还能听说中文,但读写很差;第三代能听说中文的也不太多了。
很多华人还说,孩子六岁前在家还能流利使用中文,可是一上学,中文就开始大大退步。
为了让丫丫的中文将来能听说读写,我觉得最好能给她找一个中英文双语学校。
我说的不是语言学校,而是一半用中文,一半用英文教学的那种国际学校。
我以为有20多万华人的悉尼注1,这样的学校不应该难找。
结果,我只找到一间, 只有60多个学生的中文国际学校(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)。注2
这事让我惊讶。日本移民和后裔在悉尼只有1万多人,注1但日语国际学校的规模, 比中文国际学校大很多,有200多学生;历史也长。注3
德国移民和后裔在悉尼也只有2万多人,注1 但德语的国际学校的规模更大,从幼儿园到Year 12,注4 下面是德国国际学校的运动场。
不仅如此,悉尼的法国和意大利语的国际学校,也都比中文国际学校的历史长,学生也多。
为什么这些国家的移民比华人更重视子女的母语教育?
其实,东南亚华人也很重视中文教育,只要政府允许,双语学校都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。
出生在新加坡的华人后代几乎都能讲中文。很多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也能讲流利的中文。
我问一个在悉尼的老华人:“华人为什么不像日本德国移民和东南亚华人那样重视母语教育?
他说:“可能是澳洲华人没有感到中华文化比澳洲文化有优势,为了让孩子更好生存,还是选择学英文。”
他又说:“澳洲华人看起来人多,其实是一盘散沙。华人有中国大陆来的,有香港、台湾和东南亚来的。其实,大家互不通气。”
“还有,华人做公益的心差。办学不赚钱,没人办。”他又说。
我说:“前面两个原因我不太清楚,后一个原因好像不对吧?华人做公益的心也不差。悉尼不仅有好多中国庙宇,还有一个南半球最大的中华庙——南天寺。这要花好多钱才能建设和维护的。”
有谁知道悉尼华人不重视母语教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?
2021年10月4日 悉尼
注1 "community information summary" homeaffair.com.au
注2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
注3 Sydney Japa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
注4 German international School Sydney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 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《疫苗最大的讽刺 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 《2025 年 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 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 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 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 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 》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 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《 雅典瘟疫的启示》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》《我又想讲课了》 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
2020年8月《德国人胆大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