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避免误诊?

 上周,新冠新闻接连不断。首先是英国收回成命,不再强制医护人员打疫苗。1


有些因没打疫苗被迫下岗的医务人员,现在要打官司求赔偿。

英国为什么自己打脸?

有人说是反强制疫苗的声音越来越大;也有人说,英国也发现了自然免疫不比疫苗差;还有人说,不打疫苗的员工集体下岗,医疗系统会瘫痪。

英国对澳洲影响大,现在澳洲人打第三针的劲头,明显不如前二针。请看下图



但澳洲政府让人民打疫苗的意愿依然强烈;特别是西澳政府,上周宣布,禁止不打疫苗的父母,到医院探望和看护自己的病孩。2





关于12岁以下的孩子应不应该打疫苗,澳洲跟英国也不同。

澳洲5-12岁的孩子已经开打,但英国目前只建议给12岁以上的孩子打。3

于是,澳洲人给孩子打疫苗的热情,也比给自己打低很多。请看上图

我是这些开始怀疑澳洲疫苗政策的人;为此,受到好多朋友的批评;因为他们比我更相信澳洲政府。

关于疫苗问题,澳洲媒体跟政府的观点出奇一致——澳洲有着世界一流的医学专家,政府有着最专业的数据团队,他们时刻在分析世界的新冠情况,因此澳洲的疫苗政策是根据所掌握的最新情况,做出的最适合澳洲的方案。

批评我的朋友有二个医生。他们说,你作为外行,凭什么怀疑内行?

其中一个医生,跟我辩论到最后,吼了一句:你挑战医生对疫苗的判断,等于挑战一个结构工程师,对一个大桥的桥墩,该用多少水泥和钢筋的计算。

然后,他摔门而去。

我冲他背后,喊:嗨,结构工程师不只一个!

外行能不能挑战内行?外行应不应该挑战内行?

这不是一个抽象问题,而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具体难题。

我妈201279岁,乳腺癌手术,主治医生建议了一整套化疗方案;我和我妹拿不定主意,又跟另外二个医生请教;第二天,告诉主治医生,我妈不做。

感谢上帝,今年我妈依然健在。

我和我妹当时在医院挑战内行的过程,至今历历在目。

面对三个医生,一个说做;一个说不做;第三个说,可做可不做。

作为外行,该怎么办?

最后,我们只能赶鸭子上架,否定了我们认为不对的内行(注:不是因为钱,我妈全额公费医疗)。

其实,不仅是看病,很多人生决策和商业决策都需要挑战内行。

比如,是否要移民?

你可能问二个在澳洲生活20年的移民,他们给你的建议很可能跟英国和澳洲医生的分歧一样,一个说移,一个说不。

此时,你也要做外行挑战内行的决定。

是否要辞职?是否创业?是否要花重金请一个有名的经理人进入你公司?是否要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?

是否要在一个前途不明,但有希望的项目上,继续追加投资?你的股票投资是否要换马?

上面任何问题,如果你向二个以上内行请教;十有八九,会得到南辕北辙,或者含糊不清的建议。

当内行意见冲突时,就是你必须挑战内行的时候。



进取的人需要不断进入未知领域。


决策学把这类决策叫非重复决策——你一生可能只遇到一次;你对此完全没经验;但必须硬着头皮做。

是否给孩子打疫苗就是非重复决策。

百年新冠,新型疫苗;政府呼吁打,澳洲医生建议打;但英国不建议打。

怎么办?这两种建议都对吗?

或者,这两种建议都无关紧要?打,不会有什么坏处;不打,也不会有什么坏处?

如果不打也没什么坏处,那为什么要打?

外行脑袋里的二个小人开始吵架,

一个说,打是以防万一。

另一个说,疫苗也有风险,也有万一。英国最新的疫苗指引,明确说了,“最近发现很罕见的疫苗引发心肌炎的病例,特别是男性青少年注射第二针后。,” 3



二个小人最后明白,原来这是两害相权,取其轻的决策,需要评估各自的风险。


然而,评估风险仅用万一罕见是不够的,必须有数据。

我至今写了84篇新冠文章,每篇都试图挖掘和分析内行数据;写这些文章让我明白,外行挑战内行的二个最大障碍,一是缺乏足够数据,二是我们把内行想的过于神圣。

最近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,丹尼尔.卡尼曼的新书《噪音》(Noise),证实了我的思考——内行的神圣是建立在外行对他们的错误认知上——外行高估内行。

比如,我们以为澳洲医生和英国医生都是西医,他们对疫苗的使用不应该有太大分歧。

然而,《噪音》告诉我,不同医生对同一个病的诊断差距,远远超过外行的想象。

比如,看同一个病人的血管造影图,不同医生对硬化板块是否把血管堵塞70%的判断上,存在31%的偏差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同一个医生在不同时间,看同一个病人的血管造影图,得出不同堵塞程度的可能性,竟然在63%-92%之间。

这个研究证明,世界上有相当比例的心脏血管支架,在人体中并没发挥作用。

《噪音》还介绍了一个皮癌诊断的研究。不同病理学家分析同一个皮肤黑色素瘤的活检,得出一致意见或近似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只有64%;这意味每三个被诊断出来的黑色素瘤,就有一个是误诊。

该书还介绍了一个更让我掉下巴的研究——放射科医生看乳腺片子,竟然会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把健康乳房,误诊为乳腺癌(假阳性)!

病理和放射诊断的准确程度尚且如此,其他诊断手段的准确性应该更低。

所以《噪音》提出,避免误诊的第一个法宝就是看第二个医生。

如果几个医生的诊断南辕北辙,怎么办?

此时,就需要外行挑战内行——在不懂的领域做决定。。

随波逐流的人很少需要自己做决策;认真生活的人和企业家则需要经常要挑战内行。

我的新课有一节,外行如何判断内行——哪个内行更靠谱?

我会用新冠的例子,跟学生分享如何发现内行的误区?如何寻找和分析内行的数据?如何甄别内行的高低?

请看《我又想讲课了》

我的讲课助理微信: zhongli_zth

为防止文章被封,我把在此公众号发表的所有文章,包括被删的,都搬到谷歌的bloger上。网名:说真话.com

202225

1“Britain to scrap compulsory COVID-19 vaccination for health care workers”theglobleandmail.com

2“Unvaccinated parents will be BANNED from seeing their own sick KIDS in Western Australian hospitals under strict new laws from Mark McGowan”dailymail.co.uk

3“GuidanceCOVID-19 vaccination: a guide for eligible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ged 12 to 17 (version 3)”www.health.gov.uk

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 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

疫苗最大的讽刺 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  《2025 年 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  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  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 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 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 


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  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
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 雅典瘟疫的启示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《我又想讲课了》 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

2020年8月《德国人胆大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