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考你的医生

 ​前天英国首相辞职,Twitter上一个人说,他下台的原因很多,其中一个是英国人对他的新冠政策非常不满。


为证明他的观点,这个人贴出下面,截止7月6日英国政府公布的各年龄段打疫苗的比例。注1



上图黄色是没打疫苗的人,最浅蓝色是六个月前打过疫苗的人的;深蓝色和第二浅蓝色是过去3个月和6个月打过加强针的人。


他说:“英国今年初就让打第三针疫苗,可是六个月过去了,继续打疫苗的人不到20%。这同疫苗刚出来时,大家踊跃伸胳膊的情况完全相反。”


这说明大部分英国人已不相信政府。本来说好的,打二针就管用,怎么感染还越来越多?!”


“打了第三针和第四针的人也不满意政府。疫情这么严重,为什么不强制打疫苗?!” 


更让英国人烦的是,政府最近又让5岁以下的孩子打疫苗。


可是孩子疫苗政策一公布,就有75个知名医生联名上书,说:“新冠对孩子的杀伤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,为什么要让孩子打这种快速研发,有一定副作用的疫苗?” 注2


这些医生的公开信还说:“瑞典和挪威5—11岁的孩子都不打,丹麦卫生官员公开承认,根据现在的数据,当时给青少年打疫苗的决定是错误的。”


这个英国人说,自己都不想继续打疫苗的人,怎么可能给孩子打?于是,医生的公开信成了他们攻击政府最好的炮弹。


打了第三针和第四针的人,比较胆小和听话;很多人肯定也给孩子打了;看了这封信,他们能好受吗?”


英国政府的官员也是有儿有女,有血有肉的人,面对是否继续打疫苗?是否给孩子打疫苗?他们像老百姓一样分成二派。现在这二派的不满都指向了他们选出来的首相。


前天24小时,有近20名大臣(部长)递交辞职书;首相只能下台了。


美国也给5岁以下的孩子打疫苗,情况跟英国差不多,请看下图,截至7月6日,只有二个州5岁以下孩子打疫苗的比例超过5%。注3



这说明大多数美国人也不相信政府的新冠政策了。

被新冠折腾二年多,英美老百姓终于知道了事实——新冠对青壮年,特别是对孩子杀伤力不大


我相信英美孩子打新冠疫苗的数据,一定会提醒刚宣布给5岁以下孩子打疫苗的澳洲人。


我在澳洲有二个第三代。这两个宝贝一个5岁,一个2岁。我担心她们父母过于相信澳洲医生,特写此文。


今天Twitter上,一个美国医生说:“新冠让社会倒退了,公众对医学界的信任降低了。”


我跟他说:“不对。新冠恰恰启蒙了我们,让我们破除了对医学界的迷信。”


我说:“我67岁,身体健康,作为医生你是否建议我打新冠疫苗?”


他回帖说:“当然建议。”


于是,我把下面英国政府去年11月打疫苗和没打疫苗的新冠死亡比例传给他,问:“根据英国的数据,你还建议我打吗?” 



他看后,说:“当然建议你打。你看:10万个60-69岁打了疫苗的人,只有7.8人死于新冠;10万没打疫苗的人,有32.8人死亡于新冠,这说明疫苗对这个年龄段的有效性相当高,能把死亡风险降低四倍多!(32.8/7.8=4.2)”


我说:“你听说过“需要治疗人数”(NNT)的概念吗?”


这个医生说:“我知道这个概念。”


我说:“那你能告诉我,这个年龄段的人,需要多少个人打疫苗,才能减少一个新冠死亡?”


这个医生很诚实的说:“我不太熟悉它的计算。”


我说:“10万打疫苗的比没打疫苗的人少死25个(32.8-7.8=25)——每4000人少死1个。也就是说需要4千人打疫苗,才能减少一个人死亡 (1/25X100000=4000)”


“这就是需要(疫苗)治疗人数。如果我打,我就是这4000人中的一个。这意味打疫苗只让我减少0.025%死于新冠的风险(1/4000X%=0.025%)。”


"0.025%是什么概念?澳洲65岁以上男性,每10万人每年有122个人摔死——我每年摔死的风险是0.082%。" 注5


“疫苗只降低我0.025%的死亡风险,我凭什么打?”


你说的疫苗能降低死亡风险4倍多(32.8/7.8=4.2)是疫苗的相对疗效;我说的4000人打疫苗,减少一个人死亡(0.025%)是疫苗的绝对疗效。”


疫苗的相对疗效和绝对疗效是一个铜板的二面。相对疗效是打疫苗和没打疫苗的风险的对比;绝对疗效打了疫苗,个人的风险降低多少。


“同一个事,换一种说法,会让人做出完全相反的决策。这就是人的不理性。”


面对生死,人都不理性;别说打疫苗,医生说吃粪能救命,大多数人都会吃。”


“过去二年,我至少请教过5个澳洲医生,我需不需要打疫苗?他们都说疫苗能大大减少重症和死亡,但没有一个跟我说疫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绝对疗效是多少——需要治疗人数。


“因此,我二话没说,打了二针。后来,我知道了“需要治疗人数”这个实证医学的绝对疗效概念,自己计算了疫苗对我这个年龄段的“需要治疗人数”后,我有点俯视医生了。”


美国医生半天不吱声了。


我乘胜追击,说:“你肯定知道扑热息痛,布洛芬和Panadol等止痛药的疗效。这类止痛药的绝对疗效——“需要治疗人数”是 2,也就是说2个人吃,就有一个人能止痛。麻药的需要治疗人数你肯定知道,是 1。” 注4


“疫苗需要治疗人数是4000,怎么还建议我打?”


2010年英国医学杂志(The BMJ)曾对医生做了一个大规模的调查,发现25%医生不知道绝对疗效——“需要治疗人数”的概念。注5


新冠告诉我,知道这个概念的医生,有相当多也不知道怎么计算这个数字和使用这个概念。


不信,考考你的医生?


2022年7月10日


注1 Weekly national Influenza and COVID-19 surveillance report Week 27 report (up to week 26 data) 08 July 2021/asset.publishing.service.gov.uk

注2注1https://brownstone.org/articles/letter-to-the-u-k-gov-from-76-doctors/

注3 dotcom 2020 / under 5 v@x uptake by state /tweet

注4 thennt.com

注6 Injury in Australia: Fall /aihw.gov.au

注5 https://www.bmj.com/content/341/bmj.c4830.extract

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 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

《没见过这么多违法的人》疫苗最大的讽刺 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  《2025 年 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  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  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 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 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 


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  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
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 雅典瘟疫的启示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《我又想讲课了》 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

2020年8月《德国人胆大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