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, 2022的博文

二丫二岁

  再有二周,我的第二个外孙女二丫,就二岁了。 二丫的姐姐叫丫丫。丫丫是我的第一个第三代。根据经济学效用递减规律,二丫给我的惊奇应小于丫丫。 然而,这个经济学规律对二丫不适用。二丫让我真正明白了,人的不同是从妈妈肚子里开始铸就的。 丫丫从小就能看出谨慎的性格。主要指标是丫丫从走到跑的过程很少摔跤;摔过几个跟头都能数出来。 然而,二丫摔过无数跟头,经常撞的鼻青脸肿;不到半小时,又摔的哇哇大哭。 照看二丫,神经紧张。 刚开始,我以为二丫胆大;慢慢才明白,二丫不仅胆大,性子也急。 她没站稳,就想走;没走好,就想跑;总想尽快尝遍天下事。 今天写二丫,我才明白丫丫少摔跤并不仅是谨慎,而是丫丫性格不急,干什么都慢条斯理。 世界万事皆有利弊。胆大性急的二丫,不到二岁,就敢蹬滑板;敢在游乐场“争权夺利”。 一天,她指着一个比她高半头的孩子,凶巴巴的喊:“不行,我说了不行!(No. I said No!)” 还有一天,一个妈妈抱着一个比她小的孩子,想往她身边的滑梯上放,她用手指着那个妈妈说:“停止,停止 (stop)!” 那个妈妈不知所措,抱着孩子愣在那里。我有点尴尬,但没有道歉。 我相信二丫的“不行!和 “停止”!”应该是从她爸妈,或者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那里学的。 二丫从八个月就去托儿所,丫丫也是八个月去托儿所。 但丫丫直到四岁,在游乐场还处处让着别人。本来自己上到滑梯上面已准备开溜,但看到别的孩子从下面爬上了,她一定会避让。 二丫和姐姐另一个天壤之别是,姐姐从来都是善解人意,当自己的要求被否决后,丫丫的口头禅是:“好吧。” 但二丫的口头蝉是 “No。” 让她干什么,她永远是:“No。” 二丫最让我担心的是,她九个月时,就能打滚耍浑。 二丫一岁后,随着要求愈来愈多,打滚的频率也越来越高。 一天,她刚躺下开始打滚,我灵机一动说:“好,二丫使劲滚,使劲滚!” 她一下子停下,躺在地上,眼睛含着眼泪,困惑的看着我,然后,哭着说:“No,No,No。” 站起来了。 我又说:“好,二丫使劲给姥爷哭。哭呀,大哭!” 二丫的哭嘎然停止,愤怒地跑着找姥姥去了。 面对极其反叛的二丫,我重温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 《 等一等》 ,其中介绍了法国人的育儿方法——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。 于是,我和姥姥开始改变跟二丫的沟通方式。比如,过去二丫要奶,我们会立即拿奶;如果奶拿晚了,她会开始哭。 重温 《等一等》...

等一等

图片
这是2018年写的文章,移到此处,永久保存,希望丫丫长大后,能读中文。 还有两个星期我就要带外孙女了。女儿上星期又给我一本上岗培训书。她说:“这是一个住在法国的美国妈妈写的,她在法国生了三个孩子。她发现法国人带孩子的方式比美国人的好。” 带着责任学习,效率高。一口气读完这本名为《Why French kids don’t throw food》的书。我觉得中文应译成《为什么法国孩子有教养?》 在我脑袋里,西方人都差不多。读完这本书,才知道美国人和法国人其实差距很大。 在这个美国妈妈眼里,法国人带孩子的方式不可思议,就像我觉得澳洲人带孩子的方式不可思议一样。 我在悉尼海边不止一次,看到家长把不满一岁的孩子,带到沙滩玩水。悉尼海水最高温度24度左右。我见过最小洗海澡的孩子只有6个月。 在一家面条店,我们看到一个9个月的男孩用手抓面条吃(没有汤)。虽然他吃的满头满脸,但一起吃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似乎没在意。 他们说:“他六个月就开始抓着吃,他喜欢用手抓食物,不让别人喂。于是,我们只能每次饭后打扫战场。” 受他们的启发,我家丫丫6个月也开始自己吃饭了。 我也经常看到,不会走的孩子在公共场所,甚至在医院候诊室的地上爬。大人在后面像看小狗似得跟着。 今年圣诞街坊聚会,每家拿点吃的聚在一起。十几家大人,小孩和狗都来了。一个3岁的女孩,看到一只跟她一样高的大狗,非常喜欢。她问她妈:“我可以拥抱它吗?” 端着酒杯的妈说:“我不知道,你要问问它的主人才行。”然后,转过脸继续跟我聊天。 小女孩面对人群喊起来:“这是谁的狗,我可以拥抱它吗?” 一个中年妇女,看了看她,迟疑了一下,说:“最好不要抱。” 小女孩有点沮丧,但马上接受了现实,把兴奋点转到别的地方。 澳洲是世界移民比例最高的国家,每四个人有一个在海外出生。各民族都有自己带孩子的高招,移民自然会把本民族传宗接代的精华带到外国。 在澳洲,我在餐厅也看到过追着孙子喂饭的中国爷爷奶奶,和拿短期签证到中国移民家抱孩子的月嫂。 移民的好处是能知道人与人的不同。 这个在法国的美国妈妈首先注意到一岁半左右的法国孩子,在餐厅能跟大人一样正襟危坐,至少能耐心吃完几道菜的法国正餐,包括鱼和蔬菜;大人席间的交谈几乎不受孩子影响。而她的一岁半女儿,在餐厅只吃面包和薯条;不仅如此,还把桌上搞得一塌糊涂,到处乱跑;大人根本不能吃一顿完整的饭。 这个美国妈妈感到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