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不会承认错误
11月13日一艘叫Majestic Princess的游轮在悉尼靠岸。该游轮载有3300名游客,其中800多人在船上感染新冠。注1
按悉尼现在的防疫规定,这些游客被允许上岸,并不需要隔离;只是阳性游客被建议不要乘坐公共交通。
这个消息不仅成了澳洲所有媒体的新闻,也成了国际新闻,美国CNN,英国BBC,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报了。
然而,大多数悉尼人好像无动于衷,该吃该喝该玩,商场餐馆游乐场人满为患。
有人说,澳洲人胆忒大;也有人说再不开放旅游,澳洲经济就破产了。
但我认为这二点不是悉尼人不害怕的原因,原因是澳洲人知道了新冠的事实。
请看下图,过去11个月,澳洲这个防疫优等生,每百万人感染新冠的数字,竟然远高过劣等生英国和美国。
澳洲哪儿做错了?完全不是。
请看下图,有着得天独厚防疫优势的澳洲,不仅是封城封国比美英严很多,打疫苗的比例也比英美高。
因此悉尼人明白了,这是个防不了的病——封城、口罩和疫苗都没用;不仅如此,悉尼人还明白了,这个病也不可怕。
为什么不可怕?
请看下图,截止今年9月澳洲更年龄段人口的新冠死亡人数。根据澳洲政府官方统计,新冠死亡中位数年龄85.4岁——男性83.6,女性87.4岁。 注2
85.4岁的死亡中位年龄是指,50%新冠死者年龄小于85.4岁,50%新冠死者的年龄大于85.4岁。
不懂统计学的,可以把中位死亡年龄视为平均死亡年龄。
根据澳洲2022年6月的统计,澳洲人平均寿命83岁!
绝大多数澳洲人肯定不是像我这样通过数字,了解这些实事的;他们是通过跟新冠交手的实践。
“我们全家和身边的人都得了新冠,有人还得了二次,都好了。”
“新冠死的人都是很老的人。”
我相信在悉尼问10个人,有9个会这样回答。
然而,大多数悉尼人没当回事的事,怎么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集体关注?
我看了好几个媒体对此事的报道,我发现它们大多忽略了二个细节。
一是根据澳洲目前防疫规定,进入澳洲的旅客不再需求出示疫苗证明和阴性证明;是游船公司自己决定对3300个旅客,下船前进行全员检测;结果,一下子出来800个阳性。注2
就是说,如果游船公司按澳洲政府规定不检测,就没这个新闻,因为每天从澳洲机场入境的远远多于3300人,这些人都不需要检验。
我估计如果游船公司当天到悉尼大街上抓3300个人检验,也可能查出800个阳性,因为船上这800个阳性大都是轻症状和无症状的。
一个更有意思,但被忽略的细节是,该船公司的防疫政策比澳洲政府的严——旅客必须有疫苗和阴性证明才被允许登船。也就是说,他们上船前都没有病毒,而且都打了疫苗!
有好奇心的人会问:“船上的病毒从哪儿来的?”
这些媒体为什么忽略了如此重要的事实?
难道他们是故意?因为过去二年这些媒体可都曾强烈支持过封城和疫苗,如果报道这些细节,等于自己打脸。
或者,他们真是忽略了?可是如此重要,并能引起争议的事实,作为靠新闻吃饭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忽略?
心理学的认知失调理论能解释我的疑问。
认知失调是指,当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,被事实证明错了的时候,所产生的心理不舒服的状况。
认知失调——认知与事实发生冲突,等于人在水上脚踩二条船,二条船的距离会越来越大;如果不能把二只脚放在一条船上,人迟早要落水;为了不落水,人必须快择一条船。
长期处于认知失调的状态,人会精神恍惚,身体有病。比如,人的脑袋不可能同时存在,新冠即是死亡率很高,又是跟流感差不多,这样两种对立观点。
人必须选择相信其中之一,否则会六神无主。
人解决认知失调的途径有三种,一是承认事实,改变观点;二是像鸵鸟把脑袋插在沙子里,靠喝酒、吸毒、寻找理由和转移注意力忘记此事;三是否认事实,强化观点。
新冠前,我一直认为在事实面前,人都能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。
现在我明白了,其实能改变观点的人极少,绝大多数人会用后二个途径解决认知失调。
我的结论很悲观——人类没有承认错误的能力。
作为公众的眼睛,公众的脑袋,代公众发声的西方媒体,都曾不遗余力的呼吁强制疫苗,支持不打疫苗就不给吃饭的政策。
现在面对疫苗不防传染的事实,哪个媒体认过错?!
新冠还告诉我,人不仅观点难改,也不愿意承认受骗。就像根据朋友的投资建议,亏的血本无归的人,都不愿意承认受骗一样。
媒体人都是正常人,他们就是我们;他们不能承认错误,我们也不能。
人为什么认错难?
认错等于失败;承认受骗等于自己傻;有几个正常人认为自己傻?
认知失调理论还揭示,为错误付出越多的人,越不能改变错误。
为疫苗付出最大的是医生。
医学教育告诉他们,疫苗是医学带给人类的福音。因此,当新冠疫苗出来时,绝大多数医生都强烈建议打,说疫苗不仅能保护自己,还能保护家人和社会。
澳洲人听了他们的话,吭哧吭哧打了一年,现在新冠越来越多。
为此,医生集体付出了职业代价——澳洲人不像原来那样相信他们。
请看下图,尽管政府不断呼吁,但打第三针澳洲人越来越少。注3
认知失调还揭示,人不是故意不认错,而是不想失败和害怕失败的心理,让人能无意识的屏蔽,忽略事实或曲解事实。
我上面列举的统计数据,都是澳洲政府的公开数据,想研究的医生不可能看不到。
我上个月问二个曾建议我打疫苗的医生:“疫苗看来不防传染?”
他们说:“疫苗是根据原始病毒开发的,对变种的病毒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防重症和死亡;如果不打疫苗,可能会死更多人。”
我说:“没有疫苗时的原始病毒感染死亡率究竟多高?”
他们说:“很高。”
我问:“很高,是多高?”
他俩不约而同的不理我了。
新冠影响了每个人,特别是医生——他们至今还被要求打疫苗和戴口罩。
我曾假设每个人都想知道,这个把世界搞的鸡飞狗跳的病,杀伤力究竟有多大?
然而,我错了。大多数人其实是不想和不愿意刨根问底。
不信,问问最应该把这个事搞清的医生们,新冠在没有疫苗时,感染死亡率究竟是高?
2022年11月22日
注1 https://www.spectator.com.au/2022/11/sydneys-covid-cruise-ship/
注2https://www.health.gov.au/health-alerts/covid-19/case-numbers-and-statistics
注3https://www.health.gov.au/initiatives-and-programs/covid-19-vaccines/numbers-statistics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 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《没见过这么多违法的人》《疫苗最大的讽刺 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 《2025 年 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 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 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 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 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 》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 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《 雅典瘟疫的启示》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》《我又想讲课了》 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