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直觉经常是错的!

 ​12月15日,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回京奔丧。

1月1日,问候她北京新年怎么样?她说:“这15天是我最难受的15天,我公公、婆婆和爸爸都在这15天走了,爸爸走时,面都没见上。”
前天,我的《数据不撒谎》刚发表,就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。
他说:“我上海几个朋友的直系亲属都在这几天走了,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。你文章用数据得出的结论——新冠没死多少人,好像不对呀!?”
过去三年,我写了102篇新冠文章,但没写过ZG新冠。
今天介绍一个2023年,ZG会有多少人死于新冠的研究。
该研究2022年12月31日发表在《National Library Medicine》,题目是“ZG放弃清零后新冠死亡人数估计”。
这个研究出自两个名人。一个是世界最著名的研究新冠死亡率的传染病学家 John p.a. Ioannidis,另一个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Lavitt。
这个研究没有引用任何ZG新冠数据,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捏造,它是依靠南韩和香港的新冠数据,推算ZG死亡人数。
为什么用南韩和香港的数据?
1)这两个地方挨着ZG大陆;
2  它俩20年和21年,也都采取非常严厉的防控;
3  它俩都是22年初开放社会,Omicron病毒快速感染大部分人口。
4)它俩都采用西方流行的新冠死亡的定义——因新冠致死和新冠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的都属于新冠死亡。
这个研究首先计算南韩和香港不同年龄段人的新冠感染死亡率。
新冠感染死亡率=新冠死亡人数/新冠感染人数
该研究的新冠感染人数,不仅包括阳性人数,还包括已感染,但没检验,身上已有新冠抗体的人——总感染人数。
怎么确定南韩和香港已有新冠抗体的人数?
从它们的血液化验数据库中推算。
比如,香港0—19岁人口,共计1,277,620名;新冠死亡18人,阳性325,661人;根据血液化验样本推算,香港这个年龄段有新冠抗体的1,074,681人。
于是,香港0-19岁的新冠感染死亡率为 0.000017=18人/1,074,681人
然后,该研究用南韩和香港的各年龄人的新冠死亡率,对照ZG各年龄段的人口,得出ZG新冠死亡总人数。
该研究推算,假设ZG所有人,在2023年上半年都感染Omicron,新冠死亡人数在817,511——987,455 人之间。
为什么二个数字?
因为南韩新冠感染死亡率比香港的低,因此,用南韩感染死亡率,ZG死亡人数是817,511人; 用香港感染死亡率,ZG死亡人数是987,455人。
为什么南韩的新冠死亡率比香港低?
因为南韩老人打疫苗比例比香港高;南韩对老人院的防护比香港做得好。香港2022年新冠死亡,有超过一半死者来自老人院。
该研究认为,用南韩和香港新冠感染死亡率推算ZG新冠死亡人数,会有如下瑕疵。
1)ZG12月7日开放时的流行毒株是BA.5.2 和BF.7,南韩和香港2022年上半年开放的流行毒株是BA.1 和BA.2。
目前还不确定BA.5.2和BF.7的杀伤力是否比BA.1 和BA.2轻;但BA.5.2和BF.7的传染性比BA.1 和BA.2强,这会导致ZG在短时间经历爆炸性感染。
2)但ZG城市化比南韩和香港低,这会一定程度导致病毒传播速度比香港和南韩低。
3)ZG老人疫苗注射比例比香港高,但没有南韩高;ZG疫苗的有效性可能mRNA 疫苗效用低一些。
4)ZG肥胖症人口比例比南韩和香港低。
5)ZG医疗系统总体比南韩和香港差,但地区之间不平衡。
据此,该研究认为:
1)尽管有如上瑕疵,对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,ZG新冠死亡人数还是能够建立可以推算的统计框架,从而进行估计。
2)尽管病毒对不同年龄人的影响不同,死亡人数在不同年龄段之间会有变化,但2023年上半年ZG新冠总死亡人数不会太多,最多在817,511人——987,455 人之间。
请看,下面是他们对ZG各年龄段因新冠感染死亡的人数计算,请仔细对照自己的年龄,看看整个ZG你这个年龄段,感染新冠死亡的究竟有多少人?

该研究承认:对ZG新冠死亡人口估计的最大困难在于,ZG医疗系统在疫情集中爆发时的应对能力。
南韩和香港的医疗系统在22年上半年开放时都受到挑战,这种挑战会导致新冠死亡和非新冠死亡的增加。
该研究认为:超正常人口的死亡人数才是衡量传染病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综合指标,它不仅能反映传染病的杀伤力,还能间接反映防疫措施的有效性。
可惜,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可靠的超正常人口死亡数据,其中包括ZG和香港地区。
尽管如此,考虑到ZG每年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千万,ZG新冠死亡人数对ZG正常死亡人数的影响不大。
该研究特别指出:
1)新冠死人多少,更多取决于对老人的保护,其次才是感染的速度。
2)他们对ZG新冠死亡人数估计的有效期,是2023年上半年;超过这个期间,疫情无法预测,估计很可能不准。
这两个研究者不仅是世界顶级科学家,还是顶级统计学家。他们用南韩和香港的新冠感染率,推算ZG新冠死亡人数的统计方法,是局外人所能用的,最可能接近事实的方法。
如果南韩和香港的新冠数据是真的,如果ZG的病毒还是omicron,如果ZG大陆人的体质和南韩香港差不多,如果ZG医疗系统没有崩溃,如果他俩计算没有错误,他们对ZG新冠死亡人数的估计就应该八九不离十。
然而,他们估计如果全ZG人民都感染了,最多死亡人数不到100万,同我感觉的死亡人数好像差距好大。
过去一个月,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人因新冠去世。ZG人口基数那么大,死亡怎么可能不超过100万?
这事蹊跷!
这两个科学家过去三年,发表了好多新冠死亡率的研究,他们的研究都是用多国的统计数据,交叉对新冠死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。
尽管我是他俩的信徒,刚看这份研究时,我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ZG新冠死亡怎么可能不到一百万?
仔细看了几遍这个研究,最后说服我接受他俩结论的是心理学定律——人的直觉经常是错的。
请看下面二条线,它俩是等长吗?
直觉告诉你,它俩肯定不一样长,但用尺子量,是等长。
心理学揭示,用个体推断总体是人类的思维方式。
比如,我熟悉的三个有名有姓的人,在15天相继去世;我的直觉会下结论:我认识的就死了三个,14亿要死多少?肯定是天文数字!这就是我用个体推断总体的直觉思维。
这两个科学家用的不是直觉,是数据;数据才能更准确代表整体。
传热病学家的病人是社会,他们是把整个社会当成一个病人看。
如何诊断社会这个病人的病情?只能用数据。
新冠三年对我最大的教育是,决策时应如何提醒自己,你的直觉很可能是错误的。
我开的一对一新课《新冠中的理性镇定与商业决策的关系》,有一节专门讲“决策时,如何识别错误的直觉?”
我的课6小时,收费1万人民币;所有课酬全数捐给北京新阳光儿童慈善基金会——香柏树癌症儿童营养膳食研究中心。
讲课助理微信:zhongli_zth
注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9810234/
2023年10月16日
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 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

《没见过这么多违法的人》疫苗最大的讽刺 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  《2025 年 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  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  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 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 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 


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  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
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 雅典瘟疫的启示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《我又想讲课了》 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