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, 2023的博文

如何避免成为炮灰吗?

图片
  这个月美国和欧洲好几家银行出事,世界好像把乌俄战争忘了。 我问ChatGPT:“能否预测一下乌俄战争的结局?”  它说:“我是人工智能语言模型,不能做预测。” 然后,说了一大堆希望和平解决的外交废话。 最近关于ChatGPT的消息越来越吓人,说它的智商已超过一般人。 我觉得这事有点忽悠过头了,连它自己都承认不能做预测,它怎么可能超过人? 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,也是人作为万兽之王的最主要本领,就是能做预测。 明天能不能下雨?旁边的部落会不会攻击我们?银行倒闭了,对股票有什么影响? 其他动物不能像人这样未雨绸缪,只有灾难降临时,才知道危险。 人和动物都不能躲避地震,但人能建防震房,因为人知道哪个地方经常发生地震。 我加入一个海外华人微信群,群友平均年龄60岁以上。最近银行倒闭和乌俄战争是我们的热门话题。 去年3月,我曾写过一篇 《乌克兰赢不了》 的文章。现在看,乌克兰赢的机会更渺茫。 仗打了一年,乌克兰已被炸成一片焦土,可是西方不要说给飞机,就是给坦克还吱吱扭扭的。 反观普京,越战越勇,昨天更宣布要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。 群里有人说:“西方下的是一盘大棋,要把俄罗斯拖垮。” 有人反驳说,北韩那么个小国,跟西方叫板半个多世纪,拖垮了吗? 说下大棋的人不吱声了。 一个人说,乌克兰不能赢,俄罗斯能不能赢? 群里沉默半天,有人说,俄罗斯如果再拿走乌克兰一块领土,西方可丢大脸了。 一个人接茬说,不仅丢大脸,这是人类文明倒退。都21世纪了,人类还容忍弱肉强食!? 群里又沉默半天,有人说:“那这个仗没完没了的打,西方能受的了吗?” 有人说:“三年新冠,西方印了这么多钞票;现在又帮着乌克兰打,通货膨胀肯定愈演愈烈;通胀严重会威胁政权的稳定。” 有人说:“打仗就是打钱。乌俄战争比阿富汗战争规模大,西方也不能一味援助下去。现在西方反对支持乌克兰的声音越来越大,搞不好也会像美国从阿富汗突然撤军——撒手不管。” 有人说:“人类文明没啥进步。战争不打到自己家门口,给点小钱,道义上支持一下可以,但真要让孩子去外国打仗,或者真要引发核战争,大多数人会放弃道义。” 还有人说:“也不对,西方不是派兵在中东打了好多年吗?” 有人反驳说:“中东那些地方,打烂了也不会引发核战争。如果伊拉克有核武器,西方敢犯“大规模杀伤武器”的错误?” 群里又沉默半天,一个人说:“我觉得现在双方都骑虎难...

十万元的口罩

图片
  ​上周一个叫Steve Kirsch的美国富人出了大名。 他坐飞机时,一个坐在邻座的女乘客,戴口罩。也不知Steve Kirsch看她戴口罩好奇,还是别扭,Steve Kirsch说,戴口罩不能防新冠。你看飞机上很少有人戴。我给你100美元,你能不能把口罩摘下? 女乘客不摘。但吃饭时,女乘客还是把口罩摘下来,吃完饭赶紧戴上。 Steve Kirsch又说,如果口罩有用,你吃饭时摘下来这功夫,也可能感染了,现在戴上也没用。我给你1千美元,你能把口罩摘下来吗? 女乘客还不摘。 Steve Kirsch把口罩奖金一直提高到10万美元,这个女乘客依然不摘。 Steve Kirsch放弃了,拍了一张坐在飞机上的照片,把这个事情放到twitter。 注1 有人说:“给我10万?我把口罩吃下去。” 还有人说:“谁能告诉我?他下次乘哪个航班?” 我有 Steve Kirsch同样的 好奇。前天悉尼高温38度,我带外孙女在公园玩,二个穿校服十三. 四岁的姑娘,戴着严严实实的口罩,在秋千上荡来荡去。 悉尼现在戴口罩的少,孩子戴口罩的更少。我真想知道,她们的父母用什么方法,让她们这样听话? 口罩最近又成了美国新冠的热点,原因是一篇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Cochrane 上的关于口罩是否防止呼吸道疾病(包括新冠)的研究,它的结论有二,1)几乎没用;2)N95同普通医用口罩的差别不大。注2 这个研究之所以引人注目,是因为它把世界医学界所有关于口罩对呼吸道疾病的随机抽样研究( 包括2019年以前的研究),集合起来的综合分析。 随机抽样研究的地位远高于实验室研究和观察性研究。现代西方医学把随机抽样研究,视为检验一个药品有效性的黄金标准。 实验室实验是指环境和实验对象可控的研究,比如药品在动物身上的实验,但对动物有效,对人不一定有效。 观察性实验是指非事先设计的实验,比如,观察和记录经常戴口罩和不经常戴口罩的二种人,看看哪种人感染新冠的比例高? 如果经常戴口罩的人感染新冠比例低,就此得出口罩有效的结论是不科学的,因为经常戴口罩的人可能其他卫生习惯也好,比如经常洗手和减少外出机会。 Cochrane 口罩研究一出来,其他关于口罩防新冠的研究都闭了嘴。 其他关于口罩防新冠的研究底气不足原因还有一个,瑞典是唯一一个不要求戴口罩的发达国家。请看下图:新冠三年瑞典超正常死亡人口比例在所有西方发达国家...

mRNA疫苗的副作用

图片
  今年2月17日,澳洲政府继续建议给5岁以上的孩子打新冠疫苗。 注1 我跟女儿说:“尽管你是医生,还是要提醒你,是否给你女儿打疫苗,要慎重考虑。” 我为什么担心? 因为今年1月27日,英国政府宣布不再建议,给50岁以下的健康人打新冠疫苗。 注2 英国现在是冬季,为什么不建议给50岁以下的健康人打? 因为新冠疫苗对抗omicron 的效率实在太低,根据英国政府最新的新冠疫苗报告的结论:  注3 “需要给20,600个,40-49岁的人打新冠疫苗,才能减少1个40-49岁的人,因感染新冠住院。” “需要给35,900个,30-39岁的人打新冠疫苗,才能减少一个30-39岁的人,因感染新冠住院。 ........ 请看下表,年龄越轻,新冠疫苗效率越低。 为什么会这样? 因为奥咪可戎Omicron感染症状太轻,特别是年轻人,不打疫苗也没几个人住院。 英国政府报告白纸黑字说:“新冠疫苗不能防止所有新冠感染的住院和死亡。Omicron传染性很强,很多因其他疾病住院的人也会感染新冠,疫苗不能防止这类住院和死亡。英国Omicron爆发期间,感染率很高,特别是年轻人,但住院病人大多数是75岁以上的人。” 疫苗也是药,是药三分毒。过去二年,西方国家都让人民,快打疫苗,多打疫苗;现在效果出来了——疫苗副作用越来越多。 最有名对mRNA新冠疫苗副作用的研究,2022年发表在美国医学图书馆杂志。 去年九月,这个研究的作者欣喜宣布:“我们的研究终于获得了同行评审(peer review)!” 注4 一个研究是否获得同行评审,是判断这个研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。 现在发表科学研究比较容易,一些科学杂志的网站甚至允许付费发表。 但要获得同行评审,不太容易。质量不高的研究,很少有同行愿意审阅和评论,因为评审的人不愿意自毁名声。 所以,一项研究通过了同行评审,表明这个研究达到了起码的科学标准。 这个mRNA疫苗副作用的研究之所以影响大,不仅因为它通过了同行评审,它还是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。 什么是随机对照试验? 就是主持实验的人闭着眼睛,把参加试验的人分成两组,一组打疫苗,另一组打假疫苗(生理盐水);这两组人都不知道自己打的是真疫苗,还是假疫苗;打完后,主持实验的人开始记录这二组疫苗副作用的反应。 这个关于mRNA 新冠疫苗副作用的研究结论是: 每662个 注射莫德纳 (Moderna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