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问题儿 二丫
我的第二个外孙女二丫,转眼就二岁半了。这小妮子给我的思考和惊奇丝毫不亚于她姐姐丫丫。
二丫胖胖呼呼,表情丰富,声音洪亮,眼神勾人,去餐馆吃饭,经常有人逗她。
二丫是我和太太的开心果。一见她,我俩的声调和表情不知不觉都夸张了。
有一天,我逗她,二丫突然冒了一句: "no funny。"(别逗。) 我愣了一下,没反应她说的是什么。
她重复说二次,我才确认她说的是“ 别逗!”
还有一次,我用夸张的动作给他表演“摔到跌伤“了,她说“ silly 。"(真傻。)
我有点不相信她说的是这个意思,我问太太:“她说silly?”
我太太说:“是,昨天还说我silly了。”
二丫会说这二个词,而且在如此恰如其分的场合说出来,证明她开始有了自尊——不喜欢被别人戏弄。
这二个词怎么学的?孩子学习是从模仿开始。二丫肯定是模仿比她大的孩子和姐姐。
二丫八个月后,每周在我家二天,我们跟她讲中文;每周在家二天,爸和姐姐跟她讲英文,妈妈跟她讲中文;每周幼儿园三天。这个幼儿园是个双语幼儿园,很多孩子讲德语,因此,二丫在幼儿园讲的是德语和英语。
一岁多时,二丫发脾气,哭着说:“捏!捏!” 我和太太目目相视,不知她说啥?
我们再三问:“二丫要啥?你要干嘛?哪儿疼了?”
她还是“捏!捏! 捏!捏!"
姐姐丫丫被她吵不耐烦,跑过来说:“二丫说不要,不要。“捏”是“No”。”
她姐姐三岁后,跟她一起去那个双语幼儿园。三岁的丫丫,脑袋已经有不同语言的概念,所以她知道“捏” 就是 “No” 。(德语“不”的发言是“捏”)
然而,八个月尚不能说话的二丫,尽管面对三种声音系统,但每个声音在她的大脑只代表一个意思,比如,她不可能知道表达拒绝,可以有三种声音——“捏”,“No” 和“不”。
于是,二丫刚开始说的话肯定是“三国演义”。
二丫性子本来就比姐姐急,她的“三国演义”如果不被别人理解,她就开始用孩子的三板斧——哭、喊和闹。请看《二丫两岁》
但最近半年,二丫发脾气的毛病改了很多。我和太太对二丫越来越善解人意和服从命令的变化感到惊奇。
仔细分析,我们估计二丫的进步可能跟她语言能力的长进有关。
表面上看,二丫好像面对的是三种语言,但其实是英文为主的时间多。尽管很多二丫幼儿园的同伴在家讲德语,但他们之间交流,主要讲英文。孩子的模仿对象主要是同伴,于是,二丫英语在三国演义中胜出。
二丫的第二语言是中文。于是,二丫在跟我们交流时,就越来越能准确的把需求表达清楚;需求能被及时满足,发脾气的机会自然少了。
与此同时,她听的能力也越来越强,因此,也表现的越来越同情达理和服从命令——懂事了。
然而,我们不太确信我们对二丫变化的分析是否对,因此,写此文也想请教,有多语环境育儿经验的读者下面二个问题,
1)多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,二三岁时的情绪,是不是比单语环境的同龄孩子要急一些?
2)多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,二三岁时的单一语言能力,是不是比单语环境下的孩子要差一些?
我们为什么不太确信自己的分析?
前天,二丫爸爸神经兮兮把我拉到一边,问:“你觉的二丫是不是有些行为不正常 ?(Behavior Problem)”
我说:“她有什么行为问题?”
他说:“她总毫无理由的大哭大闹,搞的我素手无策。”
在我们看来越来越通情达理的二丫,怎么在他爸眼里成了问题儿童?!
除了耐心,是不是我们还比二丫爸爸,更有照看二丫的语言优势。
他只能讲英文。我们虽然英文差,但我至少明白二丫说的“ 真傻”(silly) 和“ 别逗(no funny)。”
因此,我们能立即止傻和止逗,从而能避免二丫的哭闹。
最近半年,二丫中文也有长足进步,我们吃干豆腐卷黄瓜时,二丫会说:“要蘸点酱。”
粥热了,二丫会说:“搅和,搅和。”
显然,二丫用这样的语言跟她爸沟通,他爸不可能满足她。
二丫不仅语言有了长足的进步,她的自主能力更让我们惊奇。
二岁后,给二丫换完尿片,我们开始让二丫把换下来尿片送到垃圾桶。
送几次之后,她烦了,我们跟她说:“自己的尿片必须自己送,如果不送,你必须把玩完的积木送“回家”(原处),你是想送积木“回家”,还是送尿片“回家”?”
二丫有时选择送玩具“回家”,有时选择送尿片。
从一岁半,我们就教二丫把鞋放进鞋柜。现在二丫进屋,脱完鞋会主动把鞋放到鞋柜;不过,偶尔会忘。
看到她的鞋扔在门口,我会说:“嘿,这是谁的鞋?”
她会说:“二丫的。”
我说:“应该把鞋放进鞋柜呀。”
她有时乖乖送回去,有时说:“姥爷放。”
我说:“自己的鞋,自己放;如果不放,我把它们扔进垃圾桶。”
二丫非常爱惜自己的东西,一听要扔垃圾桶,会连滚带爬跑过去,把鞋收起来。
二岁后,二丫不仅承担了扔尿片和送鞋的工作,刷牙也能基本自理。
不过,训练二丫刷牙要比姐姐丫丫困难很多。
训练丫丫刷牙很容易,因为丫丫听话,让张嘴就“啊” ,让呲牙就“吱”,涮完牙,还经常主动张开嘴让我检查。
二丫不同,让张嘴就咬住牙刷不放。她总想自己刷。为了给她示范如何刷牙,我把她抱到洗漱台上,我张嘴刷,让她看观摩。
没想道她看我刷牙好玩,非要抢我的牙刷给我刷。我说:“好,你先给姥爷刷,我再给你刷。”
可是她把我的牙“涮”完,我要给她刷,她不干了。
我说:“以后我也不让你刷了。如果你自己刷不干净,嘴里的小虫子跑进肚子会里。”
二丫一听小虫子进肚子,开始不情愿的让我涮了。
过去几个月,二丫涮牙的程序是三步,一,先给我刷;二,自己刷;三,我给她刷。慢慢的,她对刷我的牙不太感兴趣了。
过去一个月,她小宇宙爆发,吃完饭后,在我们提醒下,能自己去刷牙。当然,牙膏还是我们给挤,否则,她会吃很多。
人和人真不一样。我也曾教姐姐丫丫刷牙;丫丫也曾给我刷过牙,但快六岁的丫丫迄今为止刷我的牙,没超过三次。然而,二岁半的二丫,刷我的牙已经不知刷了多少次。
去年配个假牙,不到二个月找不到了。我估计是训练二丫刷牙时,把牙丢了。
过去一个月,太太身体不佳,经常我一人带二丫。
和二丫独处时,我严格按照60岁后自学的,现代儿童发展理论的原则——不要试图教这个年龄段孩子任何东西,因为他们每分每妙都在自学生存的技能。
于是,我尽量让二丫成为决策者,我是执行者。
最近去图书馆,二丫总要自己推图书馆借书的小车。我把她引导到儿童读物区,当我给她选书时,她也上去拿。
二丫把书从书架搬到车上的兴趣,远远多过选什么书。
把书车推到阅读区,我给她读,一本书刚读完,她对听书就失去兴趣。我刚把第二本书拿出来,她拿过去,自己读。
她读的很认真,嘴里吱吱呀呀试图重复,我上本书读的内容。
她读了二本书后,又要去搬书。我们把车上的书,一本一本送回架子上,然后,又搬回一车。
不到半个小时,二丫读了三车书。
二丫“读书”是个体力活,因为把书拿下拿上要登凳子。我说帮她拿,她不同意,于是上来下去,上来下去,很快二丫累的要回家。
二岁半的二丫自控能力更让我感到神奇。有一天温度奇高,我们给她和姐姐买冷饮。她要冰糕,丫丫要冰淇淋。
她的冰糕吃完了,姐姐的冰激凌还剩三分之一。二丫要姐姐的冰淇淋,丫丫不给。
我从车的后视镜中看到,丫丫一小口,一小口的享受着冰淇淋,二丫在旁边馋的一口,一口的咽吐沫。
我告诉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姥姥,姥姥回头说:“丫丫你就给妹妹尝一口。”
没等丫丫说不给,二丫居然说:“不要!不要!” 不过,嘴已撇到一边,马上就要哭。
看着二丫,我又惊,又难受,还感到神奇。
惊的是,二岁半的二丫怎么有如此强的自尊心!
难受的是,为了吃的,二丫竟能痛苦的要哭。孩子是最纯粹的人。
神奇的是,二丫居然能忍住没哭出来!
二丫的竞争性极强。她想做比她大二岁半的姐姐,所能做的任何事情。昨天我和她俩在成人游泳池游泳,她自己爬上泳池,我以为她不想游了,我说:“你要去淋浴?”
二丫没理我,走到姐姐跳水的地方,一下子跳到水里。那个地方水深1.2米,我蹲到水下观察她,她进水后没有慌张,自由落体沉到水底,然后,脚登池底,双手伸开,浮出水面。
二丫露出头,抱住我,极其兴奋的说:“ 我做了!我做了!I did it! I did it!"
我突然明白,她羡慕姐姐在水中能自由翻滚好久了,如今有了一点水性的她,终于如愿所偿。
然而,二丫不是个鲁莽的姑娘。我带她和姐姐去攀岩,我二次问她,想不想试试。二丫眼里带着渴望,但坚定的摇头说“No"。在游乐场,貌似胆大的二丫也从不选择超过她能力的项目。
上帝真神奇,让孩子有天生躲避风险的本能。
2023年4月1日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 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《没见过这么多违法的人》《疫苗最大的讽刺 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 《2025 年 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 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 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 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 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 》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 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《 雅典瘟疫的启示》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》《我又想讲课了》 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