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正常人

 新冠唤起我重新讲课的欲望,新课的开场白是问下面这个问题。

“假设你的城市有100万人口,已知目前有0.1%的人口感染新冠,如果核酸检验(PCR)阳性的准确性是99%,此时,你被检验出阳性,你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是多大?”

迄今为止,听过课的100多人,只有一个北大数学系毕业,参加过奥数比赛的人答对了。

不仅大多数听我课的人答不出来,新冠期间澳洲政府的二任主医疗官对此问题也稀里糊涂。

澳洲议员Gerard Rennick 在新冠听证会上,问已经卸任的主医疗官Murphy:“卫生部门已经承认,核酸检验(PCR)不能区分死病毒和活病毒,那我请问核酸检验的假阳性有多少?” 注1

Murphy 回答:“核酸检验的确不能区分已死亡的病毒和活跃的病毒,但我觉得核酸检验假阳性的比例应该很低,不知Kelly教授(现任的主医疗官)是否能回答这个问题。

Kelly说:“我也不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。”

Gerard Rennick 继续问:“澳洲根据核酸检验,封城封国差不多二年,你们现在居然说,不知道它的准确性?!”

我估计医疗官或者真不知道,或者不敢说,因为这个准确性一旦公布,必然会给追责新冠过度防疫的人提供炮弹。

为什么核酸检验准确性如此重要?

请再想想上面的问题,你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是多少?

正确的答案是9%,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99%。

为什么差这么离谱?

因为大多数人思考这个问题时,忘记了分母。一般人被检验出阳性,只关注核酸检验99%的准确性,而不会考虑100万人做检验,如果有1%的假阳性,就会多出1万个阳性检验结果。

请看计算:

100万X0.1%感染率=1,000个真阳性

1,000个真阳性/(1,000个真阳性+10,000个假阳性)%=9% 

新冠初期,澳洲感染比例很低,当时检验出来的阳性,应该有很大比例是假阳性。然而,澳洲要求每个阳性都一视同仁隔离;于是,社会停摆了。

我太太对阳性的反应,跟澳洲医疗官一样。她2020年6月检验出阳性,尽管我一再说,假阳性的可能大,但她还是跑到另一个屋睡觉,在家里也戴上了口罩。

澳洲核酸检验成本每次85澳元,注2  截止去年6月30日,澳洲一共做了73,370,000次,平均每人2.8次,注4 

不算封城的其他损失,仅核酸检验一项,澳洲纳税人花了62亿。

62亿能干什么?悉尼新机场110亿,墨尔本机场火车线100亿。

有钱的国家和地区大都跟澳洲一样,在核酸检验上花了天价。丹麦最夸张,每人平均检验11次,香港检验6次。注4

比较穷的印度,每个人平均只检验0.6次。

令人奇怪的是台湾和日本,每人检验的次数,居然比印度还低,台湾是0.44次,日本最低居然是0.39次!



检验少,阳性就少,被隔离的人也少,社会停摆就轻,次生灾害也小。

面对病毒,每个国家都是同行;对付病毒跟做生意一样,同行之间差距太大。

做生意有个基本原则——少亏即多赚。

现在新冠尘埃落定,请看下图过去三年,日本,台湾和澳洲每百万人口超正常死亡人数的比例,人口密度远比澳洲大的日本和台湾,超正常死亡人口比例居然差不多。注5



由此可见,日本和台湾付出的代价要比澳洲小很多。

日本和台湾为什么没像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那样检验?

我相信他们医疗官在决定核酸检验时,清楚知道上面这道题的答案。

这道题不复杂,它只需要用统计学最基本的叶贝斯定理——不要忽略分母;凡是学过统计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定理。

可惜,大多数人考完试,就把这道题忘的一干二净,特别是在最需要这道题的时候,比如面对新冠,或者其他个人和社会重大事件时,更是忘的一干二净。
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,卡尼曼说,人是直觉和感性的动物,不善于用数字思考;即使训练后,如果不提醒,也会忽视分母,包括统计学大师。他还说,人在群体中,更不善于用数字思考。”

新冠期间,重读丹尼尔,卡尼曼的巨著《思考,快与慢》,让我对正常人有了新的理解。

正常人就是思维和行为跟大多数人一样的人。

人类对新冠的反应,完美证明了丹尼尔,卡尼曼的结论——正常人不善于理性思维;专家也是正常人,大多数卫生专家,跟正常人一样,忽略了核酸检验阳性的分母里,包含了大量的假阳性

什么是不正常的人?

不正常的人除了精神不正常和智障的人,还应包括能理性思考的人。

思考是锅,行为是饼;饼大打不过锅。

日本和台湾的卫生专家对核酸检验的思考与大多数专家不同,因此行为不同,成了异类。

这种正常人和非正常人的分类,可以完美的延伸到商业。

不论是做生意,还是投资,想要赚取超出超出平均水平的利润,你必须成为同行中的少数——能理性思维的非正常人。

理性思维不保证一定能赚到超额利润,但不理性思维一定不能赚到超额利润,因为商业成功还需要运气。

最近房地产频频暴雷,让我想到万科。

万科是中国最早出名,最早形成规模,也是经历最多次经济泡沫,没有倒下的房地产公司。

万科为什么还在?因为它是中国房地产公司的异类。2000年前,我做生意时,曾同万科有过深入接触;之后,我还把王石请到北大讲,为什么万科不做超过25%利润的项目?

我估计王石不知道贝叶斯定理,但他知道不能忽略分母。他不做高额利润项目的逻辑是,高额利润一定会吸引更多资本投入——增大了的分母(资本),面对有限的分子(利润),一定会导致市场恶化。

2018年,万科现任的董事长郁亮讲,万科是一个有危机感的公司,我们的目标是活下去。听了这句话,我心里一沉,莫非又是“春江水暖鸭先知?”

现在看万科2018年时有这样的危机感,它应该又能度过这次寒冬。

海底捞也是同行中的异类。2009年,我请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给MBA同学讲课。

同学问:“你的企业目标是什么?”

张勇说:“海底捞的目标是双手改变命运。”

同学说:“双手改变命运怎么能是企业目标?”

张勇说:“这就是我的企业目标。我的企业不是要做多大,多强,我就是想通过做海底捞,改变这些从农村到海底捞打工的年轻人的命运。”

很多同行都质疑海底捞的一项与众不同的政策——海底捞普通员工,在客人不满意时,有给客人打折,甚至免单的权利。

同学问:“如果很多员工这样做,公司还能赚钱吗?”

张勇反问:“如果我给你这个权利,你会滥用吗?”

课堂一片窃窃私语。

张勇应该也没学过统计学,但他也明白叶贝斯这个定理——不要忘记分母。害群之马毕竟是少数;在适当的监管下,大多数人不会滥用权力。

现在看张勇的目标比较切合实际。海底捞大多数高管是来自农村,没有受过高等教育;但随着海底捞的国际化,他们现在大都移民海外。

我在大学有一个很要好的学弟,他毕业到北方一个省政府的经济部门工作。

他谨慎沉稳,在政府一做就是30多年。退休后,他想来澳洲看我,结果新冠来了。

上个星期,他跟我说,他暂时不来了。

我问:”为什么?“

他说:“没心情。我一大部分积蓄投在理财产品上,上个月一个产品暴雷了。我选择理财产品,非常谨慎,只选择中等收益和有担保的。没想到担保也没用。这些理财的钱大都投在地产。房子卖不动,钱怎么回来?”

90年代,我曾怂恿他下海。他考虑再三,拒绝了,理由是不想跟风。

他又说:“理财产品一爆雷,我才知道有点闲钱的人,大多跟我这样,钱转弯抹角都跑到房地产上了。你知道我生性谨慎,很少人云亦云,哪成想最后晚节不保。”

丹尼尔,卡尼曼说,理性思考不容易,精神一松懈,就会随波逐流。



2023年8月5日

注1https://twitter.com/SenatorRennick/status/1684375528952983552

注2 https://www.aap.com.au/factcheck/mixed-results-for-shadow-treasurers-claim-of-100-pcr-tests/

主3 https://ourworldindata.org/grapher/full-list-total-tests-for-covid-19?country=~AUS

注4https://ourworldindata.org/grapher/full-list-cumulative-total-tests-per-thousand?country=IND~AUS~JPN~TWN~SWE~HKG

注5https://ourworldindata.org/grapher/cumulative-excess-deaths-per-million-covid?tab=chart&country=AUS~JPN~TWN
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 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

《没见过这么多违法的人》疫苗最大的讽刺 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  《2025 年 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  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  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 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 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 


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  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
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 雅典瘟疫的启示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《我又想讲课了》 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