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因为你们高兴我!“

转眼,二丫三岁四个月了。她在幼儿园和家说英文,每周只有二天,跟我和太太说中文,因此,她三岁多的小脑袋里,英文比中文多很多,

二丫是天生的笑星,经常惹我们大笑。三岁左右,她开始意识到被人笑不是好事。
前天,二丫又把我和太太逗笑了,结果,二丫看我们笑,一下子发了脾气。
二丫发脾气就是大哭。我们连忙问:“二丫怎么了?为什么哭啊?”
二丫愤怒的说:“因为你们高兴我!”
此时,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二丫已经知道被人笑不是好事。她不会用中文说:“因为你们笑我。” 因此,把英文高兴(happy)的概念移植到中文,表达她愤怒的原因。
二丫二岁时,我们笑她,她会说:“No funny。” 我们当时并没在意她的感受,只是觉得小孩像大人一样说话,好玩。
然而,前天二丫的“因为你们高兴我”,让我明白,尽管二丫才三岁,但已有了自尊。
自尊是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,据说,人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。
今天写文提醒自己,1)孩子是人,再小的人也有尊严;2)二丫容易发脾气,是不是因为她经常惹人笑,从而导致她不高兴?
二丫长的胖乎乎,表情丰富,一说话就笑,在电梯里,在火车上经常有人逗她。

面对别人的逗,二丫总往大人身后藏。二丫拒绝外人的友善,往往被我们理解为害羞,今天写文章才明白,她是不喜欢被别人“高兴”!可惜我们以前不懂,不仅不保护她,竟然还鼓励她跟人家打招呼。
姥爷真无知,希望丫丫和二丫有孩子时,千万吸取姥爷的教训——再小的人也有尊严!
姐姐丫丫是最不尊重二丫尊严的人。二丫小时经常被丫丫逗的大哭;稍大一点,二丫就开始用武力维护自尊,有时抓姐姐的头发,甚至张嘴就咬。
三岁的二丫尚分不清恶意取笑和善意玩笑的区别,因此,只能不分青红皂白的保护自尊。
其实,不仅三岁的二丫分不清这个区别,这个区别也是挑战移民的一个终极问题。在陌生的国度,移民经常遇到尴尬,有些事会引起别人情不自禁的笑,我们应该怎么解读这种笑?
碰到很多在澳洲出生和很小来澳洲的人,尽管他们父母都讲中文,可是他们长大后都不怎么讲中文。
我问他们:“能讲中文吗?”
他们会说:“能讲一点。” “能听懂。”  “讲的不好。” 很多人说时,还表示出不好意思的表情。
可是,我用中文跟他们交谈,发现他们的中文很不错,比我的英文强。
我认识二个能讲中文的澳洲白人,他们的中文同比这些人差很多,可是,他们都很自信的说,我能讲中文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?
一个教华人孩子画画的老师提醒我。她说:“这些人不讲中文的原因是怕人家笑话,因为他们怕自己的中文讲不好,被笑话,因此,需要表达时,就转用英文。如此一来,中文用的越来越少;另外,他们生存需要英文,中英文此消彼长也是自然。”
人都怕被人笑话,华人更怕。我不知不觉把这个也文化传给了丫丫。
丫丫现在6岁多。因房子装修,我们过去二年住在悉尼一个商业区的公寓。每星期丫丫来时,我俩都会逛商业街。
商业街上总有几个无家可归的澳洲本地人,每人摆个小牌,向人要钱。
每次从他们身边过,丫丫总问我:“他们为什么没有家?”
我说:“他们没有工作,买不起房子。”
丫丫问:“他们为什么没有工作?”
我说:“可能是懒,也可能不会工作,也可能有病。”
这些人年龄都不大,而且都不残疾。
丫丫问:“给不给他们一点钱?”
我说:“不给,你看他们还抽烟呢,一包烟30多元钱。”
丫丫又问:“他们为什么懒?”
我说:“他们的父母和姥爷姥姥,从小没教他们干活,把他们养懒了。”
丫丫说:“他们为什么没技术?”
我说:“他们学习不努力。”
有一天,一个残疾的华人来要钱。他拿着喇叭唱歌,歌唱的不好,但情景动人。
我拿零钱让丫丫给送去,丫丫看他脸上烧伤的疤痕可怕,有点不敢,我牵着丫丫的手,把钱放到盒子。
我说:“这就是华人。我们华人不懒。我们怕人笑话,只有实在不能工作了,才向人要钱。”
丫丫说:“我是不是华人?
我说:“你是,你是澳洲华人。你也不会懒,你一定会工作。你数学好,将来能像妈妈当医生;数学不好,你也能到海底捞当服务员,(注:我家离悉尼海底捞走路不到10分钟,丫丫是海底捞的常客)。
我又说:“在澳洲只要有工作,慢慢攒钱都能买起房子。”
我和丫丫上述对话,在过去二年重复很多次。上周,我对丫丫的教育结果了。
我带丫丫和二丫在游乐场玩,碰见一个教英文的老师,也正带孙子玩。
我俩聊天时,丫丫坐在一旁听。
老师说:“你从2016年后,就没工作?”
我说:“对。”
丫丫突然爬在我耳边说:“你有工作,你的工作是作家。”
我对那个老师说:“喔。我其实还是个业余作家,我退休后,一直写散文。”
其实,我写散文不算工作;但每个星期都很严肃的写一二天。丫丫经常问:“姥爷你干嘛呢?”
我说:“姥爷是作家,作家就是写字的。姥爷的工作就是写字。”
那个老师问我写什么文章,我正要跟她解释,丫丫又趴在我耳边说:“姥爷,你带我和二丫也是工作。”
我马上跟那个老师说:“喔。对,照看这二个宝贝也是我的工作。”
我的话音还没落,丫丫又趴在我耳边说:“姥爷你还有个大房子。”
我笑了。老师问我:“她在跟你说什么?”
我把丫丫跟我说的耳边话告诉她,然后说:“我们华人对孩子从小的教育,就是要努力学习和工作,然后,买大房子。”
那个老师笑了,说:“我是犹太人,我们也这样教育孩子。我家90年代从南非移民来澳洲,女儿是医生。她的毕业典礼上,一半多是亚州人。”
我俩越聊话越多,她的三个孙子过来要吃东西,她从包里掏出自己做的三文治和切好的苹果。我把给丫丫带的西红柿,黄瓜和奶酪也掏出来,几个孩子一起吃。
她笑着说:“吃的也差不多,都很健康。”
我说:“对,还省钱。”
移民后,看了很多海外华人生存状态的书。看多了,明白一件事。作为少数民族,要想不给人笑话,最好的途径就是走“窄门。”
什么是窄门?数学就是。数学抽象,不容易学;因此,容易让人脱颖而出。
为了能让二个丫走窄门,我很早就给她们灌输数学。
我教她们的数学,就是数手指头和脚趾头;然后,用指头做加减法。
丫丫是我这辈子教过最好的学生。一天吃饭时,我给她出了道数学题,她手脚指头都用上了,还是算不出了。我太太想帮她,被丫丫断然拒绝,她说:“不用,我自己能算。”
丫丫饭也不吃了,跑进洗手间;在里面呆了好一会;出来后,满脸通红,说出了正确的答案。
看我和太太欢呼雀跃的伸出大拇指,丫丫像得金牌运动员那样哭了。
2023年10月7日

以下是我被封的文章 ,现在把它们转到此,希望后人能看看当时中国的写作自由。


《没见过这么多违法的人》疫苗最大的讽刺 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?》  《2025 年 》 《猪名贵》《流氓也可以做好事》《  美国依然是我心中的灯塔》《你是什么GDP?》《川普眼中的朝鲜战争  》《中国超越美国最佳时机》《纯粹扯犊子! 》《独立思考为什么难? 》《我为什么不看中国历史? 



以下是我的新冠文章  我从2020年初开始写新冠,没想到一下子写了二年。新冠改变了我熟悉的世界。我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除了让后人研究时,留下我这个当事人的视角外,更希望同被新冠影响的人,在此一起反思:我们对新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?如是,我们每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?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?


2022年1月《孩子的事,能糊涂吗?》 雅典瘟疫的启示《疫苗最大的讽刺》《群众眼睛白内障》《澳洲人为什么被骗?《我又想讲课了》 《小德怎么得罪了澳洲》《新年傻B立志》

2021年12月《这个圣诞让人失望》《准备与新冠肉搏》《孩子需要打新冠疫苗吗》《再为墨尔本哭泣》

2021年11月《补补水吧》《这个女孩为啥胆大?》《别轻信医生》《愚人易,醒人难》《我应该打加强针吗》《必须打仗》

2021年10月《中国移民的楷模》《二丫你好》《万一科学又错了!》《有什么难言之隐?》

2021年9月《去你妈的科学!》《澳洲人的难题》《两岸猿声啼不住》《最近新冠有点乱》

2021年8月《有些事藏不住》

2021年7月《被遗忘的瑞典》《你不知道的Delta》《澳洲骑虎难下》

2021年2月《墨尔本的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?》《谁能笑到最后?》

2021年1月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?》《我是杠精》

2020年12月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《我爱悉尼》《人一天能犯多少个错误?》《谷歌能否辨别真假?》《如何给孩子洗脑?》

2020年11月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《愚笨人的问题》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《让我恐惧的是人性》

2020年10月《川普凶多吉少》《丰乳翘臀的代价》《他必须死》

2020年9月《福奇有没有可能错?》《我也当网管》《美国口罩竞选》